世海船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95|回复: 12

真正的航空母舰应该会飞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8 11:33
  • 发表于 2010-4-14 16: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8 11:33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6: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云密布的天空中,庞大的轰炸机群正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目标飞去。突然,一批敌方战斗机急速扑来。尽管机枪手们奋力反击,但编队中仍不时有轰炸机拖着火焰和浓烟坠向地面……这是二战影视片中常见的一幕。也凸显了当时摆在各国空军面前一个颇为棘手的——护航难题。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美国就已着手大力发展战略轰炸力量。正式向轴心国宣战后。B-17“空中堡垒”、B-24“解放者”等重型轰炸机在对敌方纵深目标的打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大规模战略轰炸初期,载油量有限的战斗机还无法进行全程保护,轰炸机在大部分航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火力对付敌机的拦截。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甚至还尝试在少量B-17上加装更多的防御枪炮,改成专门的“护航轰炸机”YB-40。但实战证明YB-40比投弹后的B-17更笨重。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美机在欧洲腹地的昼间轰炸往往遭到惨重损失。比如在1943年8月17日,第8航空队对德国的施魏因富特轴承厂和雷根斯堡飞机制造厂的双重轰炸中,所派出的376架B-17就被击落84架。大多成为德军战斗机的牺牲品。

    在欧洲上空尚且如此,那么到了战线更为漫长的太平洋战场,盟军所面临的威胁估计会更为严重。不过。除了提高现有活塞式战斗机的性能,喷气推进技术的逐渐成熟也让军方看到了新的突破口。1944年1月29日,USAAF的技术勤务司令部(ATSC)就召集国内各家飞机制造商,探讨能否为正在研制的诺斯罗普B-35飞翼式轰炸机和康维尔B-36“和平缔造者”轰炸机设计一种适于护航的喷气式战斗机。只是第一代喷气机可谓名副其实的“油老虎”,仅靠自身油料显然也无法全程跟随轰炸机。于是,一个打破常规的设想被提了出来,那就是寄生战斗机。

    “槲寄生”(Parasite)是指用大型航空器搭载小型飞机,以弥补后者航程不足或执行特定任务的做法,也称为“子母机”。早在1930年,苏联就将轰炸机与战斗机组合进行过一系列名叫“连环”的子母机试验。其中最大胆的举动是在一架TB-3轰炸机的两边机翼上各安装一架I-5战斗机,翼下分别吊装两架N-16,机身下还有一架I-Z,由母机把5架子机带上空中进行分离和回收。同一时期美国海军也曾用两艘充氦飞艇挂载寇蒂斯的F9C-2“雀鹰”战斗机实施侦察,因此,为解决护航问题重提“寄生机”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军方为此制定的MX-472号项目书要求,这种喷气式子机应能被B-29、B-35和B-36远程轰炸机所携带,可在空中投放和回收以完成随行护航任务。这虽然会影响轰炸机的载弹量,但护航机的活动范围将不受限制。总的来说还算是利大于弊。不过在众多经验丰富的飞机制造商看来,这样的指标实在是匪夷所思,结果只有当时创办仅5年的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做出了积极回应。这家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后起之秀对这个机会相当重视,指派赫尔曼·巴克利(HermanBarklev)担任主设计师(他后来还主持研制出著名的F-4“鬼怪”Ⅱ)。1945年1月,他们提交的初步方案是将战斗机半埋入轰炸机的机腹中,但未获通过。军方强调子机必须要完全装进轰炸机的弹舱内,又经过两个月的改进才算满足了如此苛刻的要求,最终出现在图纸上的是一颗飞行鸡蛋。

    受轰炸机内部空间的限制,这一公司编号为Model27的设计方案尽可能压缩了飞机的“三围”,其滚圆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颗长着翅膀的鸡蛋。除了机体袖珍,带有36°后掠角的主翼还可向上折起,尾翼部分也被设计成多片X形布局,便于收入狭小的弹舱内。机身中部的单人增压座舱中安装有弹射座椅。下面就是一台采用机头进气的威斯汀豪斯J34-WE-22型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为1360.8千克,可在高空直接启动。配备的武器为进气口两侧的4挺12.7毫米机枪。既然是由轰炸机带上天,这种飞机自然无需传统的起落架,而是在座舱前面安装一个可收入机身的挂钩杆供吊放和回收用。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机身下还设有可收放的钢制滑橇用于意外情况下的紧急着陆,对主翼翼尖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根据作战要求,每架轰炸机的最后一个弹舱内将装入一架护航子机共同执行远程轰炸任务,当中途遭遇敌方战斗机拦截时,即可打开弹舱伸出特制的吊架,从空中释放护航机应战。消除敌机威胁后,护航机再从轰炸机后下方慢慢接近机腹,用机头的挂钩扣上回收吊架。然后再被提升到弹舱内,补充油料弹药重新待命。必要时甚至可以让部分轰炸机腾出所有弹舱,一次装下3架子机以加强护航力量。

    尽管从二战后期到结束,随着可深入敌境的P-47“雷电”和P-51“野马”等战斗机大量参战,加上德国和日本的防空能力也被大为削弱,美军轰炸机的损失明显减少,但惨痛的教训仍使得军方高层继续关注护航问题。此外,冷战已初现端倪,考虑到今后可能要对付实力更为强大、幅员更为广阔的苏联,所以护航机项目并未因二战结束而暂停。经过评估后,USAAF于1945年10月9日向麦克唐纳公司订购了两架原型机,型号定为XP-85,根据原型机完成试飞之后的结果还打算预定30架生产型样机。同时。军方也计划从投入服役的第24架B-36开始进行轰炸机上的相应改装。

    麦克唐纳公司按老板詹姆斯·麦克唐纳(James McDonnell)的意思给XP-85起了个有点虚张声势的绰号——“恶鬼”(Goblin),到1947年除了武器系统外基本完成整机装配,并对XP-85与B-36机体模型之间的联接方式进行室内测试。11月9日,序列号为46-523的第一架原型机被C-97运输机从圣路易斯制造厂运到加利福尼亚的莫菲特基地。准备接受地面风洞试验。但在安装时意外地从12米高处掉落而损坏,不得不调用序列号为46-524的第二架原型机代替。然而风洞试验只是第一关。此后“恶鬼”经历的却是一场空中惊魂。

    空中惊魂

    到1948年,已经从陆军中独立出来的美国空军(USAF)按照新制定的命名规则把“恶鬼”的型号改成XF-85(以战斗机的代号“F”取代原驱逐机的“P”)。由于一时还抽调不出B-36轰炸机参与试飞,空军指定-由贝尔-亚特兰大工厂生产的一架B-29B-65-BA(序列号为44-84111)作为载机,在后部弹舱内加装一套复杂的吊架收放装置,包括防止子机晃动的钳形固定夹,改名为EB-29B“巨鲸”(Monstro)。6月初,46-524号XF-85运抵加利福尼亚的幕洛克空军试飞中心(即现在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在地面通过吊装试验后。XF-85被固定在EB-29B的吊架上,先进行5次不分离的试飞,测试了在空中收放吊架、发动机点火和控制面操作等项目。

    用于投放XF-85的是一架EB-29,由于EB-29机腹距地面太低,人们不得已在地上挖了个大坑

    第一次真正的自由试飞被安排在8月23日,负责驾驶“恶鬼”的是曾在太平洋上空击落过4架敌机的爱德温·斯科奇(Edwin Schoch)。当EB-29B爬升到6100米的高度后伸出吊架,XF-85成功脱钩并飞离载机,在不同的速度下,作出各种机动动作以检验飞行性能,一切看来都很顺利。不料15分钟后进入回收程序时,意想不到的麻烦出现了。在XF-85逐渐靠近EB-29B的过程中。双方之间产生的干扰气流越来越强。难以保持相对稳定,花了10分钟也未能准确对接。最后XF-85试图以加速再急停的方式钩上吊架。但却与吊架撞个正着。猛烈的撞击不仅打坏了座舱盖,还让斯科奇短暂失去知觉,幸运的是他很快恢复了意识,但只能驾机迫降在基地的干湖床上。

    这次出师不利尚未让参试人员失去信心,10月14日。修复后的XF-85重上蓝天,这回在提心吊胆的气氛中总算与载机对接成功。到15日又进行过另两次尝试,均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回收程序,似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然而在第五次试飞时,因机头挂钩基座上临时安装的整流片被剧烈的气流吹掉。导致XF-85几乎失控,试飞员被迫采取紧急着陆。为提高方向稳定性,技术人员在XF-85的翼尖上加装了垂直安定面,但收效甚微,第六次对接再度失败。另一架46-523号原型机也没能摆脱同样的霉运。直到1949年4月8日它才进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试飞,结果仍是以迫降地面而告终。这一连串的挫折就决定了“恶鬼”的最终命运。

    计划取消后,一架XF-85进入博物馆,与它原定的搭档,同样不很成功的B-36永远腻在一起

    7次试飞只有3次勉强成功。这让原先对“恶鬼”寄予厚望的麦克唐纳公司深感沮丧。连经验丰富的试飞员也无法确保对接回收的可靠性,可见这样的“高空穿针”,对一般的飞行员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XF-85在单独飞行时操纵性能表现不错,容易从螺旋中恢复,但单薄短小的体形不仅限制了驾驶者的身材,更令其实战价值大打折扣。如果说火力偏弱、滞空时间短是“恶鬼”的软肋,那么过于复杂的操作程序就属于致命的硬伤了。在实际作战中,从飞行员就位、由载机投放、机翼展开到发动机点火等一系列动作能否赶在敌机接近前及时完成已颇令人怀疑,而对接回收的风险如此之大,恐怕只能把XF-85列为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了。

    相比之下,当年苏联的“连环”计划同样遇到操作困难的症结,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过高,最终能用于实战的只是“一大二小”的机翼吊挂方案。纳粹德国使用过的寄生机组合也只是让战斗机控制固定在一起的无人轰炸机冲向目标。两者都无须考虑护航的问题。目的均是为了提高轰炸能力,不仅投入的数量少,实际效果也难尽人意。

    虽说XF-85原计划将主要与B-36轰炸机搭档,但还没等到机会就赶上美国国会大幅削减预算,军方只好在1949年10月24日决定砍掉这个已花费320万美元却毫无希望的项目。两架原型机的累计飞行时间还不到140分钟就惨遭“下岗”,其中46-523号机被安置到俄亥俄州代顿的空军博物馆。46-524号机则归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战略空军司令部博物馆所有。此外,就是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如今还保留着当时用于地面吊装试验的大坑遗迹。


    先天不足的“恶鬼”只能在博物馆里找到栖身之所,不过这一另辟蹊径的思路后来又被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用在B-36挂载RF-84K侦察机的“战斗机搬运者”(Fighter-Conveyor)项目中。随着喷气动力和空中加油的技术不断成熟,战斗机自身的航程和作战能力已今非昔比,“寄生机”逐渐失去用武之地。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8 11:33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6: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14 16: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当还得会潜水,钻山洞。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8 11:33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6: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肯”号,美国海军1931年8月8日试飞的新一代飞艇,艇身内设置的飞机库以及相应的“秋千”式飞机回收装置使它成为了一艘名副其实的“空中航母” 。它可以搭载5架重量为1.248吨的“雀鹰”双翼单座战斗侦察机。

      每一名“雀鹰”飞行员都自夸为“秋千艺术家”,因为要想让这些“寄生飞机”安全“着舰”需要有很高超的技巧:首先必须取得与“梅肯”号一致的速度,然后接近“秋千”回收装置,把“着舰钩”———飞机上翼中部装着的倒钩— ——套进“秋千”的圆环内。与此同时,“梅肯”号上的回收人员会放下回收架固定住飞机,然后启动吊车,把飞机吊回机库里面。

      物以稀为贵,“梅肯”号飞行中队是当时美国海军仅有的一个“空中航母” 飞行中队。技艺高超的“秋千艺术家”们在自负之余,难免会作出一些出人意料而又胆大妄为的举动来。这次,它竟然千里迢迢赶去“轰炸”了美国总统。

      1934年7月的一天,美国海军“休斯顿”号巡洋舰劈波斩浪,全速向夏威夷行进。由于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舰上,舰上的人员从水兵到军官个个神情高度紧张,生怕在自己手里出点儿什么差错,威胁到这位美国“当家人”的安全。

      已经离开美国海岸2250公里了,一路上还算平安,舰上的对空观察军官看了看周围茫茫的大海,终于暗暗松了一口气:“这里超出了所有飞机的作战半径,除了鸟,天上该不会再来什么东西了吧!”想到这里,他又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远处的天空。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眼,他看到了两个奇怪的黑点。

      “上帝呀,那该不会是两架飞机吧!”观察军官强压住喊叫的冲动,举起了望远镜。

      “飞机!战斗机!”这次的惊呼声脱口而出!

      在那个年代,军舰可怜的防空能力根本无法与飞机对抗,航行在海上的军舰遇到敌人的战斗机简直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而现在,竟有两架战斗机飞过来,舰上人员怎么能不大惊失色呢。但在吃惊的同时,大家又都抑制不住地奇怪:总统这次出行是严格保密的,一般人怎么能知道方位呢?而且在这远离大陆的茫茫大海中心,又从哪飞来了两架飞机呢?

      凄厉的警报声中,两架飞机越来越近,机腹下挂着的一枚大炸弹已经隐约可见!舰上所有的武装人员都把自己的枪指向了天空: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样做于事无补,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有枝枪在手里总会让人感到心安一点儿。

      片刻间,飞机又近了一些。几个沉不住气的舰员已经扣动了扳机。子弹划破长空的尖锐啸叫似乎吓着了飞行员。两架飞机不约而同地拉起了高度,但方向并没有改变,机头仍死死地指向“休斯顿”号巡洋舰。

      “上帝,这是俯冲前的准备!他们要动手了!他们要投弹了!”对空观察军官的经验让他又一次大声喊叫起来。周围的人顿时一片慌乱。保镖们紧紧地把罗斯福围在中间,似乎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总统。

      飞机真的开始俯冲了!军舰上顿时枪声大作,但小小的子弹又怎奈何得高速飞行的飞机呢?两架飞机前后错开,越冲越近!对空观察军官死死地盯着机腹下的那枚炸弹:这个家伙只要一松动,就真的只有上帝才能保佑总统了!

      突然,观察军官看到了机身侧面的徽标:一胖一瘦两个卡通小人在表演“空中飞人”的杂技。似曾相识的徽标让他心里一动:“‘空中飞人’,难道是…… ”

      几个月前,新编发的辨识手册中有这样的一个徽标,是自己人,一个新成立的什么“梅肯”飞行中队的标识,据说这些家伙都是从飞艇肚子里钻出来的。“ 莫非是他们?”

      飞机已经冲到投弹高度了。惊疑不定的观察军官终于看清了机尾上的“美国海军”字样。“真的是自己人!这帮混蛋在干什么?”

      观察军官这次没有大叫。他相信所有的人都看清了飞机上的标志,因为枪声已经停下来了,大家都呆呆地仰头盯着作俯冲攻击状的自己人。

      投掷物终于落下来了,不过不是机腹下的“炸弹”,因为那只是一个大号中心副油箱。落在甲板上的是一个包裹,里面有一份报纸和几张纪念首日封,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梅肯”中队特向总统阁下邮递《旧金山日报》并奉上“ 梅肯”号首发纪念封,希望阁下能喜欢。

      随行人员立刻把报纸、纪念封和纸条一并拿给总统。罗斯福先看了看纸条,又拿起纪念封,只见上面画着一艘大大的飞艇,左上方用淡红的字体印着“好运伴随你!”的字样以及“美国海军‘梅肯’中队指挥官威利上尉”的落款。

      “这个冒失鬼!”总统紧绷的脸终于放松了下来。旁边有随行的海军高级官员马上向他解释了“梅肯”中队的飞机为什么能飞这么远。罗斯福听着,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打起仗来,这可是个秘密武器!”

      天不遂人愿,“梅肯”号和它的艇载机中队未能如总统所愿成为战争中的秘密武器。在“轰炸”过总统不久,“犯上作乱”的“梅肯”中队和它的母艇终于遭了“天谴”,所有的一切都在1935年2月12日下午结束了。

      当天17时5分,结束训练正准备返回旧金山基地的“梅肯”号遭遇了一股猛烈的阵风。风从艇首右舷突然吹来。艇身剧烈摇摆并发生倾斜,而且有了横滚的迹象。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飞艇尾部的垂直安定面发生断裂!碎片纷纷从空中落下。尖锐的铝架断口刺破了3个氦气囊。“梅肯”号失去了控制。艇首渐渐昂起指向天空。乘员们手忙脚乱地向艇外抛着压舱水囊和油箱,希望使飞艇重新恢复平衡。但他们已经无力回天。气囊中宝贵的氦气迅速外泄。飞艇很快丧失了漂浮碧蓝天空中的“资本”,开始头上尾下地坠落。

      救了大部分艇员一命的是飞艇下面同样碧蓝的海水。在艇尾首先入水的情况下,大多数乘员得以钻出飞艇,爬上救生艇逃生,只有两人不幸遇难。艇上的4架 “雀鹰”则永远沉入海底。海面上的“梅肯”号苦苦挣扎了40分钟后,最终还是心有不甘地沉没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14 17: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vnvw03][vnvw03]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16 08:06
  • 发表于 2010-4-14 18: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vse4bb][vse4bb]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7-13 18:47
  • 发表于 2010-4-14 18: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阿,不错的文章。看来美国人的设计怎么看都有德国人的影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28 11:33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9: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是原创,网络上随手摘来,会飞的才是真正的------航空的飞机母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7-5 23:03
  • 发表于 2010-4-14 19: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叫:航空母"机"才对吧?!"舰"不是漂在水面上的吗?楼上的图真可爱![dbsebes][sbsbs][fbdsbs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世海船模 ( 公安备案21080202000017 )

    GMT+8, 2024-4-26 15:15 , Processed in 0.0805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